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共护一江清水 长江两岸再现碧水绵延

上传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397

江苏是以长江的“江”字打头的省份,长江在江苏境内蜿蜒432.5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岸线总长1169公里,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是长江的出海门户。

江苏因江而名、因江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大保护,江苏责任重大。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了江苏,对江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共抓长江大保护,反映了江苏人民对良好长江生态的殷切期盼,有助于让长江母亲河在永葆生机活力中扮靓美丽江苏,让美丽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熠熠生辉。一年来,江苏正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意识,争当长江大保护的排头兵和先行军。

生态优先 系统思维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从历史照进现实,江苏区域内的长江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只有彻底告别只向长江索取、不向长江反哺,只注重长江大开发、不注重长江大保护的传统发展老路子,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才能促进江苏长江段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携手并进。

“十三五”期间,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干流水质稳定为优,太湖治理连续十三年实现“两个确保”。今年1-10月,干流20个断面有19个达到II类,主要支流优III比例97.4%。

做好长江江苏段生态建设工作,使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水平整体提升,是江苏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2020年,江苏在长江沿岸的南京、常州、苏州、南通、泰州5市建设了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主要以尾水湿地建设的净化型和涵养水源的涵养型为主,有效降低了长江污染负荷,恢复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了长江水源涵养功能。

经统计,沿江8市今年共建设38个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极大地拓展了项目建设范围,丰富了项目建设类型和内涵,对筑牢长江生态保护屏障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通过实施长江经济带段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业企业腾退土地复绿等措施,丰富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完善以重要生态空间管控区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目前,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物种数达到4124种。

江苏目前正在探索自然生态修举试验区建设,主要是针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本底特征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为前提,因地制宜采用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恢复和生态重塑等措施,统筹开展生态优先和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化改造,使区域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一步,江苏将通重点在沿长江、沿海、沿河、沿湖等重要生态廊道、重点生态交汇区,选取典型区域开展自然生态修举试验区建设试点,在生态系统格局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胁迫、减污降碳、生态制度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自然生态修举措施,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沧桑巨变 生态经济与美丽家园同频共振

推开窗户,远处的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西面的长江奔腾开阔,深吸一口气,整个人神清气爽。这样的惬意日子,是江苏南通市临江小区居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干流岸线166公里。其中,市区南部五山(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临江而立,沿江岸线约14公里。虽然有山有水,但几年前,沿江岸线还分布着大量高能耗货运码头和不少“散乱污”企业,扬尘、污水、噪音等污染严重,沿江“黄金岸线”成为不折不扣的“生态伤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依托长江生态优势,南通通过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促进生态产品有效开发,实现土地资源增值溢价,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幸福感同步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五山及沿江片区成为全国生态修复保护样板。

作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南通市将市区南部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及周边长江岸线腹地整体打造为集森林公园、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为一体动静相宜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建成城市“客厅”。

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的第一站就是崇川辖区的五山滨江片区,总书记用“沧桑巨变”四个字形容这里从“脏乱差”变成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南通通过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黑臭水体整治、透景增绿、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把“美”的元素融入到每一寸土地, 让百姓畅享碧水蓝天。

清风拂过,绿树成荫,市民们正在扬州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湖享受着美好惬意的下午时光。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遍布着荒凉杂乱的厂房和棚户区。近年来,扬州市投资 31 亿元,搬迁 691 户居民、89 家企业,把这里建成了三湾湿地生态中心和三湾城市公园,昔日的扬州“脏乱湾”已成为城市“新绿肺”。

2020 年 11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广陵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时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杉树林青翠欲滴,芦苇在风中摇曳,飞鸟不时展翅掠过,造型别致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矗立其中,生态与文化融合,更与这座古城气质相得益彰。扬州三湾片区惊人的历史变迁令人眼前一亮。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从运河到长江,从公园到湿地,扬州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淮河流域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创造性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建设,打造万里长江的最美岸线,形成一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问题导向 破解瓶颈制约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苏全面聚焦长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和销号制,共清理整治596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和117个非法码头,腾退岸线60.3公里,岸线利用率由41.7%下降到37.9%。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621家,沿江化工园区由37个压减至19个。

江风温润,绿道成荫。在南京市浦口区,昔日厂棚林立的9.8公里“十里造船带”拆除企业30家,复绿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全面打造“春江十里”景观;在镇江市京口区京江路的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江豚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甚至出现江豚戏水的场面……加大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修复,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已成江苏各地共识共行。

南通市海门区聚焦青龙河沿岸水污染问题,坚持水岸共治、江河联治、全域防治,累计投入4亿元,全面清理青龙河沿线生活污水排口,整治196家企业、14个港口码头存在的环境问题,实施河岸两侧7.8万平方米复绿工程。2021年以来,青龙河水质总体保持在  Ⅲ类。

淮安市盱眙县对天泉湖旅游度假区水上中心违规侵占水库问题组织全面排查,对七星广场平台和水下龙虾节场地进行拆除,取缔水上中心游船项目,拆除浮码头等建筑设施,全面恢复水库自然景观。数据显示,累计整改范围8144平方米,完成土方清运4090立方米,拆除混凝土基础420立方米,天泉湖岸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盐城聚焦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规侵占影响鸟类迁徙栖息问题,编制生态影响后评价及生态补偿修复方案,投入6255万元实施异地生态补偿修复工程,设立6个鸟类补饲点,开展植被修复,恢复淡水养殖塘生态功能,保护鸟类栖息生境。

苏州全力推进沙钢集团大量填埋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问题整改,全面排查并整改环境问题570项,确定171项综合整治项目,投入81.6亿元,重点实施料场棚化改造、废水噪声治理、焦化烧结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提标升级改造、新建高标准钢渣处理等工程;对8公里长江岸线和周边实施净化、绿化、美化整治,并加快推进钢渣堆场清理和场地修复,共清理钢渣约915万吨,绿化面积超1500亩。

在抓好长江岸线清理整治的同时,江苏因地制宜,同步推进已退出岸线的复原、复绿。沿江各地结合岸线整治,以点带面整体实施生态修复,泰兴、江阴、常熟、张家港等地均打造一批亲水生态特色示范工程。

长江大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理念创新、制度革新、行为更新等多方面,需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久久为功地加以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江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快改善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